意大利北部小城克雷莫納素有“提琴之鄉”的美譽。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的低價提琴對克雷莫納構成了挑戰。為證實這一消息的準確性,記者近日探訪了克雷莫納,但發現,這里的制琴師對所謂的“挑戰”并不擔心。
小城街道以制琴大師命名
克雷莫納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這個面積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不僅孕育了巴洛克音樂時期代表人物蒙泰韋爾迪這樣的大師,還出現了斯特拉迪瓦里、杰蘇等著名的提琴制造大師。
想象中,克雷莫納的街道兩旁坐落著一家挨一家的制琴作坊;屋頂上則掛滿已經做好和尚未完工的提琴……然而,當《世界新聞報》記者來到克雷莫納后,發現實際情況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粗看上去,這里和許多美麗的意大利小城沒有太多區別,但仔細觀察,處處可見提琴制造在城市生活中的印記。
克雷莫納有很多街道都是以提琴大師的名字命名的。在市中心的廣場上,矗立著制琴巨匠斯特拉迪瓦里的紀念碑。另外,市政廳內收藏了阿馬蒂、斯特拉迪瓦里等大師的9件傳世佳作。每天早晨,都會有一位老樂師將這些無價之寶逐件演奏一遍,以保持這些古琴的活力。
每年制琴數量不得超過15把
在斯特拉迪瓦里廣場邊上,記者找到了克雷莫納“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師協會”的展廳。這個協會有點類似于當地制琴師的行會組織。雖然成立只有10年,但在克雷莫納省和克雷莫納市的130家制琴工作室中,有一半是它的成員。
為了保護當地的手工制琴技術,協會設立了自己的品牌“cremona liuteria”,并對制作的方方面面做出了嚴格規定:譬如,琴木必須在云杉、楓木、烏木等傳統木料中選擇;無論是生產設備,還是普通配件,制作過程中決不能出現工業化生產因素……
為了保證質量,該協會甚至規定,其成員每年制作的樂器數量不得超過15把。此外,一旦發現有成員擅自以工廠琴冒充克雷莫納手工琴,協會會將此人立刻除名。
協會副主席弗朗切斯科告訴記者,為保證買家的利益,他們為每一把“cremona liuteria”的提琴制作了“身份證”,其內容涵蓋了制琴師的個人信息、樂器主要部件的詳細描述和照片。購買者可以憑借這些信息,到協會專門設立的數據庫查詢所購小提琴的“血統”是否純正。
這些嚴格的規定其實也只能保證樂器并非假貨,真正能夠保證提琴質量的還是制琴師對工作的熱愛。據介紹,制作一把提琴需要220個小時,一些一流的制作家做一把琴,甚至要耗費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為了保證做出的提琴能反映買琴者的個性,制琴師會與客人進行大量面對面的溝通,然后才會動手選料,制作樂器。
制琴師喝咖啡時都在交流經驗
克雷莫納之所以成為提琴之都,并不僅僅是因為精湛的工藝,更吸引人的是數百年積淀下來的制琴文化。
今年61歲的科尼亞是匈牙利人,他年輕時來到克雷莫納國際提琴制作學校學習,現在已成為世界一流的制琴家。科尼亞對“傳統”二字有著獨到的見解:“我生活在克雷莫納,生活方式、文化、音樂,所有的一切都是克雷莫納風格的,所以我制作的小提琴也會是同樣的風格,這是一種思想的教育。”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師協會”的副主席弗朗切斯科則是年輕一代制琴師的代表。他和科尼亞一樣,都不是克雷莫納當地人,但他說自己永遠都不會離開克雷莫納。“在這里,制琴師們在喝杯咖啡或喝杯酒的時候,都可以談論提琴制作。而在其他地方,就不會有這種環境。”
中國人的參與讓競爭更有趣
日前,有香港媒體報道說“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最大小提琴產地的中國,對克雷莫納構成了挑戰”。為了“搶回失地”,當地的制琴師正努力提升產品質量。
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記者將這個問題擺在了每一位受訪者的面前。但所有人聽到問題后的第一反應都是問記者,所指的是工廠琴還是手工琴。弗朗切斯科解釋說:“克雷莫納的提琴必須是手工制作,這主要是為了體現制琴師對琴的看法,以及對音樂和聲音的不同理解。在這一點上,工廠琴是無法與手工琴相提并論的。”
科尼亞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說,市場上近年來出現了很多中國制造的樂器,但總體而言,購買工廠琴的更多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和初學者,專業演奏者購買的可能性不大。而克雷莫納提琴的主要客戶是樂隊高級小提琴手和音樂家,此外還有一些樂器收藏者。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工廠琴和克雷莫納的手工琴之間根本構不成競爭關系。
對于越來越多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手工制琴師,不論是弗朗切斯科還是科尼亞都不認為這是一種競爭。弗朗切斯科坦誠地說:“世界很大,優秀的提琴制作家不只出現在克雷莫納。我個人認為,并沒有什么影響和威脅。因為我制作和銷售的是我個人的產品,其他提琴制作家制作和銷售的是他們的作品,他們就像我的同事一樣。”
曾經兩次到過中國的科尼亞與弗朗切斯科的觀點不謀而合:“中國許多制琴師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這并不是問題,因為制琴是一項個性化的工作。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國際比賽中獲獎,反而會讓競爭變得有趣。”
在結束采訪前,科尼亞的一段話讓記者難以忘懷:“很多人都可以制作琴或擁有琴,但卻沒有自己的個性。我每次只制作一把琴,它會和你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我也不喜歡用編號來命名它們,它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的琴有我的聲音,這是難以模倣的。所以,中國的制琴師應該做他們自己的琴,因為中國文化和意大利文化是不一樣的。”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jmgzc.com/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