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提琴演奏中揉弦技巧的應用與訓練 blues ? 2020年7月11日 am10:55 ? 學習技巧 ? 閱讀 2664 ? ? ?大提琴的揉弦通常又稱作顫指,是弦樂器演奏中裝飾和強化音樂的重要手段之一,大提琴演奏者可以通過揉弦把作品和自己的個性、感受聯系起來,使音樂更具表現力,更富有歌唱性。? ? ? 揉弦是啟動與慣性的結合。大提琴的揉弦是手臂、手腕、手指成為一個整體,把整體的力量放在指板上,拇指松弛地放在琴頸后,運用小臂帶動手指,利用慣性,在手指與指板形成的 90 度之內自然的擺動。用耳朵仔細聽,聽到手指揉弦時聲音的變化,可以聽到一種反復“嗯——啊”波動的聲音感覺。揉弦的應用可以使大提琴演奏的音色更美,可以創造更美妙地音樂。能否掌握好揉弦技巧對于每一位演奏者來說,都是完善技術過程中的一個瓶頸。對于學生來說,進行揉弦技巧的學習和訓練就更需要注意方法。? 一、揉弦技巧的控制訓練 ? ? 在大提琴演奏教學中,講授和訓練學生掌握揉弦技巧時要注意揉弦的控制訓練。應當在學生能正確地掌握把位以后才開始學習揉弦,或等到學生迫切感到要晃動手指來發出更加悅耳、具有活力和表現力的聲音的時候,再開始訓練。揉弦是大提琴左手技巧中至關重要的一項,要學會正確的揉弦和有規律性的脈沖動作,必須經過大量有控制地緩慢地練習。最后,應該做到一種好像是無意識的“肌肉痙攣”,或幾乎不自覺的自發動作,這時就會獲得一種好似連續飄動的綢帶,輕快而均勻的揉弦了。有些人,出于天賦沒有多久就找到了竅門,整個揉弦動作運用自如;但也有許多人練習很久還不能提高到應有的速度,不能掌握正確的揉弦動作。這時,就需要認真地分析和耐心地練習來解決自身地問題。 ? ? 上面用“肌肉痙攣”這個名詞來稱呼純熟的揉弦動作,因它表面看來像是未加控制的自發運動,其實,揉弦幅度以及它的開始和終止是被精心控制著的。在熟練的揉弦動作中,揉動的幅度和快慢并無固定數值,其變化范圍雖小而對于表現音樂內容方面的意義很大。為了平衡音量和強度,在演奏情緒激昂的片段時,揉弦幅度應比演奏平緩片段時的幅度要大。至于揉弦的速度,則隨各人愛好與感情而異。一段樂曲的情感安排,加上演奏者本人的性格與愛好,決定著揉弦的幅度和快慢。一位成熟的演奏者,可運用揉弦來表現其個人特征,豐富音樂的色彩與表現力。? 二、揉弦的速度變化和力度變化訓練演奏一部作品時,揉弦是多變的。 ? ? 所謂多變,是指揉弦的振幅有大有小,振速有快有慢,有時完全停止。按一般的規律,奏強音時振幅稍大,也可快一些;奏弱音時,振幅略小,振速往往也放慢;奏低音時要比高音振幅大一些,振速也慢。但在同一根弦上的情況就不同。如在高把位揉弦時,振速一般反而要加快一些,在低把位可相對慢些。這些只是揉弦在應用中的一般規律,不是絕對的。所謂大、小、快、慢,也都是相對而言。如有時用振幅不大,振速放慢奏強音,也能得到很好的音樂效果。? ? ? 練習揉弦時必須注意質量。首先要使揉弦的動作快慢平均,不能忽快忽慢。其次,不管揉弦快和慢,在聲音上聽起來都要使人感到興奮、愉快,這就是質量好的揉弦。揉弦除了上述的重要因素外,在演奏時還要注意揉弦過程中聲音的連接,否則即使運弓再圓滿,在音樂表現上也會遜色。所以,在換音過程中揉弦一直持續,不能停止。在演奏中,對于拍子比較短的音符,也不要忽略揉弦,并盡量使聲音連接。? ? ? 多變的揉弦,是為了適應音樂表現的要求,但變化的目的要很明確,必須真正做到能根據樂曲內容和風格的要求來做安排。在練習的過程中,應對樂曲作分析,抓住樂句中起較重要作用的音,一般如樂曲的開頭、高潮音及收尾音等重要的地方,要仔細琢磨,對揉弦做出統一安排。由此可見,認真對樂曲作正確地理解和處理,加強對音樂審美的培養,都有助于揉弦技術的提高。只有當演奏者努力追求美好的樂音時,才能有效地提高揉弦的技巧,更好地表達樂曲內容。? 三、協調不同音區、不同類型的揉弦 ? ? 協調揉弦不同音區的音色是尤為重要的。揉弦是音色組合的一種“表情”,演奏者通過這種“表情”把他自己的個性和作品以及樂器的個性聯系起來。運用揉弦來創造音色時,在音樂和技巧之間是沒有明顯的界限的,兩者是互相依存的。從技巧方面講,揉弦應該能夠滿足各種要求。它的這種作用被演奏者了解后,它的使用就是由演奏者的音樂理解能力所決定的了。揉弦中理想的音色,應該通過有關作品的背景的認真研究,在想象和聽覺中建立起來。學生本身應該了解,聲音的平淡無華許多是由于缺乏想象力所造成的,所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覺就顯得很重要。? ? ? 大提琴的揉弦與其它弦樂器的揉弦原則上基本相同。揉弦中常會犯兩種錯誤:一種是僵硬、緊張、“神經質”似地快速顫動,這通常是由于單純用手掌抖動的緣故;而另一種只用手腕動作而產生的“小提琴式”的揉弦,在大提琴上會產生像痙攣似的,振幅過小的聲音,無法獲得自然、勻稱的動作。因此,必須運用手臂帶動手指進行弦,手腕只起部分的輔助作用。? 四、揉弦對空弦和拔弦的作用揉弦對空弦的影響 ? ? 雖然右手和左手在音色的創造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它們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手指一停止在空弦上顫動,聲音就馬上失去它的強度,而當手指離開弦放在一個沒有按下去的音位上顫動的時候,這個音的音質會很豐滿,就像用普通的手法那樣清楚和有生氣。? ? ? 揉弦和拔弦之間也有著微妙的關系。用揉弦來加強聲音并不僅僅影響弓拉出來的聲音。在拔弦樂段中右手拔弦的時候它的影響也是同樣明顯的。假如不用連續的揉弦來演奏,在慢速時聲音就會發干,而連續的揉弦使得音的強度在拔弦以后繼續保持一段時間。很多時候,右手拔奏并離開弦以后,需要用揉弦來造成一種漸強。這需要在同一個拔弦的聲中,把兩個或更多的音符演奏得富有旋律性。要做到這點需要強有力的、迅速的發音,而且在音與音之間進行手和手指一定要盡量顫動。? 五、個人氣質和民族性對揉弦的影響 ? ?運用揉弦來美化音色,創造音樂,并不是在作品中簡簡單單的使用,不同民族的音樂有著不同的音樂性格和色彩。在作品中要想使用最理想的揉弦,得到更好的音色,就應先對作品的有關背景作一定的了解,如作者所處的年代、生活經歷、作品風格、社會背景。只有做了多方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才能用適合的揉弦方式來更好地表現音樂。揉弦可以使音量增大,聲音變得柔和,也可使音色更寬廣。? ? ? 揉弦具有鮮明的個人氣質和民族性。許多弦樂演奏家不自覺地通過揉弦,顯露出他們的民族特征來。如以法國人為例,他們比盎格魯——撒克遜人感情豐富得多,也更容易激動。他們表現的音色比其北鄰、東鄰要更緊和尖利。這主要由于他們經常用一種緊張、快速而相當窄的手指擺動,它是民族氣質的一種反映。這種方法有許多優點,對演奏其法國音樂特別有好處,但在演奏那些偉大的古典作家像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時,就需要對這種方法作有意識地改變。筆者曾經觀察發現,通常需要導師的提醒學生才意識到要加快揉弦的頻率,以便更換音色;但在放慢揉弦方面,幾乎沒有學生會有這樣的困難。偉大的演奏家大多是來自具有歌唱傳統的民族,他們的民族有豐富的民歌,因此,他們演奏的揉弦是變化多端的,但又是自然的,音色是豐富多彩的。這種“自然”的揉弦無論怎樣悅耳,在開始時也只應把它看作是一種良好的基礎。就像一個演員的個性,需要加以調整一樣,以適應各種不同的角色。同樣,揉弦也必須加以訓練和改造。? ? ? 總之,揉弦不是機械的,而是靈感的、感情的,是演奏者一種內心的表現。音樂是人類共有思想在音符里的流動,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情感的對話、相互的感染。對于大提琴演奏者而言,揉弦仿佛是對樂音的詮釋,如果演奏中沒有揉弦,樂曲就會顯得平淡、枯燥。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好揉弦,將演奏發揮地淋漓盡致。這種自然的技巧是為演奏服務的,在創造和改善這種技巧的同時,以便表現大提琴深邃的音樂想象力。揉弦為大提琴演奏技巧開辟了新的前景。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jmgzc.com/2388.html 贊 (1) blues 0 0 生成分享圖片 掃碼分享到微信 中國小提琴制作師,不相信斯特拉迪瓦里! « 上一篇 2020年7月11日 am10:52 一個合格的小提琴老師必備哪些知識? 下一篇 » 2020年7月11日 am11:00 相關推薦如何調大提琴小提琴顫音該如何練習大提琴專業學生必須了解的四件事小提琴初學者:如何使你演奏的每個音更加好聽中提琴學習過程中的做與不做小提琴常用的幾個演奏技巧練習小提琴揉弦要注意的問題如何練習小提琴而不會讓別人發瘋小提琴線上課-入門體驗營火熱招募中改善小提琴音質的五種方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請登錄后評論...登錄后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