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http://www.jmgzc.com 小提琴屋 Tue, 18 Apr 2023 17:16:3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0.22 有史以來最好的五位小提琴家,你同意嗎? http://www.jmgzc.com/4191.html http://www.jmgzc.com/4191.html#respond Thu, 13 Apr 2023 14:53:44 +0000 http://www.jmgzc.com/?p=4191 從海菲茨到帕爾曼,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小提琴家,我們的常駐音樂評論家大衛梅勒認為這是留聲機時代無人能敵的五位演奏家,你怎么認為?

有史以來最好的五位小提琴家,你同意嗎?
雅沙·海菲茲雅沙·海菲茲(1901-1987)
海菲茨是一位偉大且善于交際的演奏家,他錄制了大量音樂,因此他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中。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使他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紀小提琴家”。他擁有真正非凡的技術能力,沒有什么可以讓他分階段,而且他讓一切看起來都很容易演奏,而很多東西——就像他對其他人音樂的許多改編——非常困難。因為海菲茨覺得這一切都很容易,所以有些人認為他在音樂表面滑行太多了。他的一兩張唱片可能是這樣(比如他令人失望的埃爾加偉大協奏曲版本),但我不認為他真正喜歡的是這樣,比如他錄制了三遍的柴可夫斯基協奏曲。

在他的節目中,大衛演奏了海菲茨錄制的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以及他的三部波吉和貝絲改編本。

大衛·費奧多羅維奇·奧伊斯特拉赫演奏小提琴大衛·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
如果我是大衛·奧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kh),我可能會覺得海菲茨被稱為本世紀小提琴家,而奧伊斯特拉赫的說法同樣有說服力。但 Oistrakh 以音樂界最友善的人之一而聞名,我敢說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為什么他是一位如此偉大的小提琴家?由于他孜孜不倦的演奏,這意味著即使是肖斯塔科維奇和普羅科菲耶夫為他寫的協奏曲也不會讓他筋疲力盡。我在很多場合看到他活著。他天生就像一個全能型摔跤手。他會把他的小提琴塞進他的許多下巴中的一個,然后繼續演奏,發出一股最美妙的音色,甚至比銀色的海菲茨的音色更溫暖、更飽滿。

大衛在他的節目中演奏了大衛·奧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kh) 錄制的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最后兩樂章的錄音。

作曲家聯覺伊扎克帕爾曼 伊扎克·帕爾曼(1945- )
當然,今天的海菲茲,帕爾曼即將結束他的職業生涯,現在剛剛進入他的八個十年,但仍然在那里演奏得最漂亮,即使比以前少了一點。他有什么特別之處?同樣,這是他的技術設施,沒有什么是太難的。但尤其是他的音樂才能,即使是最傷感的安可曲或電影作品,他也能演奏而不會聽起來傷感。帕爾曼是一個品位無可挑剔的人,再加上他出色的音樂才能,無疑使他成為海菲茲的自然接班人。

大衛讓帕爾曼在本周的節目中演奏薩拉薩蒂的Zigeunerweisen ,以及帕爾曼認為特別動人的音樂——約翰·威廉姆斯為《辛德勒的名單》配樂。

吉內特奈芙吉內特·奈芙(1919-1949)
這些年來,我聽說過很多出色的女選手,但我沒聽說過的可能是其中最偉大的一位。Ginette Neveu 擁有令人敬畏的技術和非凡的職業道德,這意味著她努力推動自己取得最好的結果。

為什么你沒聽說過 Ginette Neveu?嗯,在生活中你需要運氣和天賦,當她和她的伴奏兄弟登上飛往紐約的飛機墜毀在亞速爾群島的一座山上時,她的運氣就用完了。她才30歲,真是浪費。

大衛于 1945 年 11 月在倫敦錄制了內芙著名的西貝柳斯協奏曲錄音的第一樂章,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它引起了轟動,至今仍是美妙的聆聽。

列昂尼德科根列昂尼德·科根 (1924-1982)
我不知道為什么列昂尼德科根沒有和奧伊斯特拉赫相提并論。卡根比他年輕十歲,比奧伊斯特拉赫更早獲得在西方的機會,并廣受贊譽,但從未真正引起公眾的注意。他也被剝奪了一個小陽春的機會,因為心臟病發作使他在前往獨奏會的途中乘坐俄羅斯火車離開。我不敢相信你會告訴我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有更好的演奏,他的技術演講如此引人注目,他的音色如此美妙。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它——Sarasate,我們的Zigeunerwisen,朋友拒絕演奏它,說整個曲子只有一首像樣的曲子,而且是給雙簧管的(而且是慢樂章)!

]]>
http://www.jmgzc.com/4191.html/feed 0
安德烈阿馬蒂和國王查理九世提琴收藏 http://www.jmgzc.com/3974.html http://www.jmgzc.com/3974.html#respond Thu, 16 Jun 2022 02:22:42 +0000 http://www.jmgzc.com/?p=3974 很難想象,在18世紀和19世紀,將低音提琴的尺寸縮小到我們現在所知的大提琴尺寸是一種做法。這甚至是由早期制琴師Andrea Amati為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制造的38件樂器之一完成的。

首先,關于收藏的一點歷史:這些樂器——對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現代詮釋的完整補充——是由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Medici)(1519-1589)委托的,她是英國的王后。法國,三位法國國王的母親:弗朗西斯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制琴師阿馬蒂在某種程度上將這些與早期的弦樂器標準化,這是這種音樂如何從農民提升到皇家宮廷的一部分——這是21世紀音樂會舞臺上的持久遺產。

安德烈阿馬蒂和國王查理九世提琴收藏

但是,雖然查理九世國王收藏的這些樂器中只有九件在法國大革命(1789-90年)的破壞中幸存下來,但顯然使它完好無損到1801年的是“國王大提琴”。奇怪的是,Amati最初并沒有把它做成大提琴,而是做成“巴索”或低音小提琴。比阿瑪蒂制作的大提琴更大,它實際上被削減了,因為此時低音提琴已經失去了音樂家和觀眾的青睞。一位巴黎制琴師(可能是塞巴斯蒂安·雷諾)并沒有忽略它,而是在簡化后的樂器背面刻上了“Mended….1801”。

這種修補過程可能看起來很極端,但實際上在這個時代已經完成了很多次。維也納交響圖書館在一篇題為“大提琴如何變成大提琴”的文章中發表了描述,其中寫道:

“應該提到早期大提琴制作的另一個特征:所謂的“切割”,將大型樂器的尺寸縮小到今天仍然習慣的尺寸:琴體的頂部和底部被切斷,縮短它,上下回合變窄,肋骨變平。17世紀中葉之前制造的樂器似乎沒有一種能夠在這種聽起來相當可怕的樂器破壞中幸存下來。”

對具有如此出處的樂器進行如此明確的改動說明了Amati對弦樂器標準化的青睞——即使不尊重更大的原始尺寸。Andrea Amati實際上是幾代Amati制琴師中的一員,但這位特殊的小提琴制造商為de’Medici所熟知,她本人來自意大利,熱愛舞蹈。通過這個委員會,她將高音小提琴從低俗文化的起源轉移到皇家宮廷。精美弦樂器的原始收藏由12把“大”小提琴、12把“小”小提琴、6把中提琴和8把大提琴組成。該系列是德美第奇為她的兒子查理九世于1560年登基而委托制作的。

因此,雖然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原始收藏品保存到今天,其中包括一件處于顯著“修復”狀態的樂器,但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基本結構一直保留到今天。歸功于一位王后和她對音樂劇的熱愛。

]]>
http://www.jmgzc.com/3974.html/feed 0
鋼琴上的吟游詩人-蕭邦 http://www.jmgzc.com/4082.html http://www.jmgzc.com/4082.html#respond Thu, 16 Jun 2022 00:51:28 +0000 http://www.jmgzc.com/?p=4082 學鋼琴,喜歡鋼琴的人,相信沒有人不知道蕭邦。他讓華語流行樂壇天王周杰倫用自己的專輯名稱《十一月的蕭邦》向他致意,也讓周董在自導自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里借用創作。在眾多日韓偶像劇,臺灣的電視電影乃至于流行音樂,蕭邦的音樂,是最佳的情感催化劑,也是浪漫鋼琴音樂的代名詞。

鋼琴上的吟游詩人-蕭邦

在十九世紀的法國巴黎,一個長相斯文、舉止優雅的年輕人,成為了文化圈的焦點。當他彈起自己創作的曲子,動聽的旋律,傳達的深切情感,讓臺下的人們都對他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他,來自波蘭,名字叫做費得列克.蕭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

波蘭之子

蕭邦來自波蘭,他的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從小,蕭邦就被認為是如同莫扎特一般的音樂天才,而他最鐘愛,最能表達自我情感的樂器,就是鋼琴。二十歲那一年,蕭邦的家鄉波蘭政治情勢動亂,為了求音樂事業有更好的發展,即使舍不得爸爸媽媽,也捨不得家鄉波蘭,蕭邦決定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

就在蕭邦離開家鄉前一個晚上,他的老師和朋友的集合在一起,喝酒唱歌來歡送他,其中有一個朋友,拿出了一個銀色的杯子,里面裝著波蘭的泥土,并且對他說:“不管你走到哪里,請不要忘了這個國家,永遠熱愛你所誕生的波蘭,也不要忘了這里有你的朋友。”當時,蕭邦似乎有著宿命式的預感,留下這樣的文字:“一旦我離開,將成永別。”而果然,蕭邦這一走,就不曾再踏上波蘭的土地。

用音樂來革命

帶著波蘭的泥土,蕭邦離開了親愛的家人,暗戀的女同學,搭乘火車來到維也納。不久之后,蕭邦得知波蘭人民正在進行一場對抗俄國的革命。對家鄉感情深厚的蕭邦,想到親友受到軍隊傷害,自己卻無能為力,一度相當沮喪,但直到他收到父親的來信,提醒他不要忘記當初離開家鄉到維也納的理想,蕭邦才開始明白,當他決定成為音樂家,音樂,才是他永遠的心靈故鄉。于是,懷著對家鄉的思念,祖國被欺壓的悲憤,蕭邦完成了一首非常著名,澎湃激昂的《革命》練習曲。

擠身上流社會

在維也納的發展并不如預期,蕭邦之后又轉往法國。巴黎就在巴黎這個舞臺上,蕭邦奏出了他生命中最燦爛的樂章。當時的巴黎比起維也納,更能擁抱蕭邦這位年輕音樂家的才華,給予他熱情的掌聲。

蕭邦肖像

往往在演奏會之后,貴族或有錢人們會跑到蕭邦的住處,希望蕭邦能當他們女兒們的鋼琴老師,而在沙龍里,也經常出現蕭邦的身影。才一年的時間,蕭邦就有了很好的收入,有仆人有馬車,還成了當時高級社交圈的當紅炸子雞!

永遠的鋼琴詩人

蕭邦彈琴的風格,就像他給人的第一印象一樣細膩優雅。他喜歡在沙龍里演奏,在那樣相對于音樂廳較小的空間里,更有和聽眾分享音樂,那種親近的感覺。因此,蕭邦的許多作品,都是適合在沙龍里演奏的鋼琴獨奏曲,尤其是一些簡短的鋼琴小品,像是夜曲、圓舞曲,旋律優美,和聲豐富,浪漫中帶有些憂郁的氣質,許多都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鋼琴音樂。因為在蕭邦指尖流洩出的旋律,抒情細緻,就像是用鋼琴在寫詩,蕭邦便有了所謂“鋼琴詩人”的稱號。

鋼琴詩人的大絕招—彈性速度

蕭邦怎么樣讓他的音樂聽起來很有詩意呢?除了天生的旋律創造才華,敏感而感性的人格特質,蕭邦還有一個經常運用的大絕招,就是在演出時運用的「彈性速度」。「彈性速度」,簡單地說就是在一首樂曲當中,以不同的速度詮釋,有的比較快,有的比較慢,演奏家針對不同的段落,以適合的速度發揮,音樂更有表情,段落彼此之間也會產生對比的變化。蕭邦非常擅長在演出時運用這種「彈性速度」,表現出夢幻不羈的感受,讓臺下的名媛貴婦們,沉醉在感性的世界中!

最美的初戀

從蕭邦的音樂當中,不難想像他是個用情很深的男子,而他的感情經歷,也豐富了他的創作。蕭邦的初戀,是他在音樂院時的女高音學妹康斯坦雅,他們在一場音樂會上相遇,可是生性害羞的蕭邦始終不敢開口表白,這段感情只能停留在暗戀的階段。在一封蕭邦給朋友的信上,蕭邦留下過這樣的告白:“在這半年里,我每天晚上都夢見她的倩影,雖然我們不曾交談過只字片語。在思念她的時候,我寫下了這首協奏曲…”蕭邦所指的協奏曲,就是他從十九歲開始著手創作的F小調鋼琴協奏曲。這首樂曲的慢板樂章,浪漫深情無比,表達了蕭邦對康斯坦雅的暗戀情懷,但蕭邦卻始終沒有讓她知道,曲子就是為她而寫的。這段戀情,最后當然是隨著蕭邦離開祖國無疾而終,但如果你現在正好有暗戀的對象,相信你一定會對這首鋼琴協奏曲非常有感覺!

最終的愛戀—喬治桑

蕭邦最知名的一段感情經歷,就是他與小說家喬治桑(George Sand)的戀情。喬治桑比喬治桑大了六歲,離過婚,有兩個小孩,平常喜歡穿褲子,打扮得像男人,甚至還會刁根煙斗,在巴黎社交圈相當特立獨行。斯文瘦弱的蕭邦,又怎么會和帶著拖油瓶的「男人婆」,談了總共九年的姊弟戀?感情的世界實在很難說!

在一次鋼琴大師李斯特和他的情婦,瑪莉達古夫人所舉辦的聚會上,蕭邦和喬治桑第一次碰面,當時蕭邦二十六歲。喬治桑第一眼就愛上了蕭邦的藝術氣質,而蕭邦則是對喬治桑的言行舉止感到好奇,卻不欣賞。不過,久而久之,蕭邦發現,在喬治桑身邊,他能夠盡情表達內心最深的情感,不需要隱藏。或許人往往會被和自己擁有完全相反特質的人所吸引,蕭邦的斯文陰柔,對比著喬治桑的獨立堅強,這段一開始看似不搭嘎的戀情,開始萌芽發展,他們也展開了同居生活。

蕭邦為何體弱多病?

有些人對蕭邦的印象,就是體弱多病。事實上,蕭邦原本的身體也許比較弱,但不至于太差。他健康的轉戾點,就在二十八歲那一年。當時,蕭邦和喬治桑一同到地中海的小島馬約卡島度假,遠離巴黎社交圈的耳語,渡過甜蜜的時光。但也就在那時,蕭邦在小島上遭受到風寒,得到了嚴重的肺病,之后雖然狀況好轉,并沒有完全康復,也就從那一年開始,他的身體變得更加虛弱。值得安慰的是,在那段病痛期間,喬治桑一直細心照顧蕭邦,讓他在愛情的滋潤下,靈感充分地完成了許多音樂杰作。

愛情的死亡,人生的盡頭

喬治桑愛慕蕭邦的才華,她擁有征服蕭邦的欲望,又像個母親般呵護蕭邦,不管在情緒或是生活上。而蕭邦則像是個依戀母親的孩子,在喬治桑感情和生活的呵護下,發揮他的創作才華。這段感覺起來女強男弱的戀情,最后并沒有開花結果。隨著蕭邦健康狀況逐漸走下坡,蕭邦變得情緒化而善妒,和喬治桑的爭吵頻率開始升高,再加上蕭邦與喬治桑兩個孩子之間的一些誤會,導致兩人在交往到第九年時,喬治桑提出了分手。

分手之后,蕭邦仍然持續教學和少量的演奏,但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兩年之后,就以三十九歲的年紀,病重過世。在蕭邦最后的日記里,還收藏著一束喬治桑的頭發,自始至終,他都不曾忘記喬治桑。1849年,蕭邦走完他人生最后的旅程,安葬在巴黎拉榭斯墓園。而他的心臟,則被姐姐帶回波蘭,存放在圣十字教堂。如同他離開家鄉時對自己的期許:“不管我的人在哪里,我的心都將回到波蘭。”

蕭邦的音樂

蕭邦一生的作品除了少數的大提琴曲,聲樂曲,幾乎全都是鋼琴音樂。憑著一臺鋼琴,蕭邦啟發了和他同時期的音樂家,也對后代的音樂家產生無比的影響,在浪漫樂派音樂家競相出頭的時代,舒曼、孟德爾頌都曾經公開贊美過蕭邦,而原本以炫技聞名的李斯特,開始演奏出抒情的旋律,更是少不了蕭邦的影響。俄國鋼琴家盧賓斯坦曾說:“蕭邦是鋼琴的靈魂,是鋼琴的吟游詩人,蕭邦與鋼琴原是一體。”

鋼琴是蕭邦的生命,透過鋼琴,蕭邦訴說他人生的悲喜,從對國家民族的情感,思鄉的情懷,到屬于他個人,最私密的情感。那些情感也許是深沉的,也許是生活中某個快樂瞬間的延長,是悲傷的,是戲劇的……在鋼琴前面,蕭邦在歌唱,也像是沉醉在某個夢境之中。透過蕭邦的指間,鋼琴的黑白鍵,化為多彩的音符,在人們耳畔放起炫麗的煙火,也能化為無比感性的旋律,觸動你心里最深的那一根弦。他是蕭邦,無可取代的蕭邦。

你所不知道的蕭邦

從一些傳記故事或是畫像中,蕭邦似乎是個瘦弱纖細,富有女性特質的音樂家,但其實根據記載,蕭邦年輕時候,竟然是個模仿王。在學校里,他常模仿老師說話的聲調,走路的模樣,逗得同學哈哈大笑。當他到了巴黎,他也曾經模仿同時帶另一位鋼琴名家李斯特夸張的演出肢體動作,讓周圍的人笑得人仰馬翻。另外,蕭邦除了演奏鋼琴和作曲,蕭邦的另一項專長就是畫漫畫!蕭邦很會畫漫畫,相當有特色又有趣,據說當他教琴教累了,就會在筆記上涂鴉!

]]>
http://www.jmgzc.com/4082.html/feed 0
關于音樂神童莫扎特的13個真相 http://www.jmgzc.com/4074.html http://www.jmgzc.com/4074.html#respond Tue, 14 Jun 2022 00:39:19 +0000 http://www.jmgzc.com/?p=4074 從天才作曲家轉變為流行文化明星,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創作了600多部音樂作品,影響了貝多芬及柴科夫斯基等音樂大師,并持續啟發著今日的電影導演,即至電腦科學家們。關于這位著名的神童,以下為一些您可能不知道的事:

1、父親是莫扎特音樂事業的背后大推手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奧地利的薩爾茨堡,母親為安娜.瑪麗亞(Anna Maria),父親為李奧波特.莫扎特(Leopold Mozart,薩爾茨堡大教堂的作曲家兼音樂教師)。小莫扎特和他的姐姐瑪麗亞.安娜(Maria Anna)自小就被教導演奏鍵盤樂器,并且兩個孩子都展現出莫大的音樂才能。莫扎特在4歲時,已經可以在短短30分鐘內,在鍵盤上學好一首歌。

2、莫扎特與少女安托瓦涅

莫扎特6歲那年,他的家人正在皇家宮廷里表演,他自己也開始展開個人演奏會。在維也納郊外的哈布斯堡夏宮中,莫扎特遇到了大他2個月的瑪麗.安托瓦涅公主。據說當莫扎特在拋光地板上滑倒時,她扶了莫扎特一把。作為回報,他向這位未來的法國皇后求婚。在維也納的經歷成為莫扎特將來歐洲巡迴的起點,自1763年至1766年間,莫扎特在數十個城市與宮廷演奏里獲得極大成功。

3、在11歲寫了第一部歌劇

莫扎特和家人一起旅行,曾到過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及凡爾賽等地。在慕尼黑舉行的一場演奏會上,莫扎特和他的姊姊一起連續演奏了三個小時,所到之處都令觀眾們驚嘆連連。在巴黎舉行系列音樂會時,莫扎特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五段式小提琴奏鳴曲。當時他才8歲。

11歲那年,他寫了第一部真正的歌劇:《阿波羅與雅辛托斯》(Apollo et Hyacinthus)。從1769年12月開始的義大利城市系列巡迴音樂會,更加應證了莫扎特超乎常人的音樂才能。他受命為米蘭狂歡節創作歌劇、被久負盛名的波隆那音樂院錄取,并執導了自己的歌劇作品《龐托王米特利達特》(Mitridate,rèdi Ponto)的前三場演出。15歲那年,他寫道:他可以「在自己家中、在自己的腦中」聽整齣歌劇。莫扎特后來承認,他對自己的名聲感到「像孔雀般自豪」。

4、早期的成功并不持久,后來父親還為母親的死亡斥責他

在義大利巡迴演出后,莫扎特回到薩爾茨堡,開始為奧地利新的統治者——親王大主教科羅瑞多(Heronymus von Colloredo)的宮廷作曲,但這項工作不具任何挑戰性。1778年,莫扎特雄心勃勃的父親命令他到巴黎,與「偉大的藝術家們生活在一起」。但是這時的莫扎特已經22歲,不再是當初與瑪麗.安托瓦涅到處晃悠三年歐巡的天才神童。

他是一位成年音樂家,有著「樸實、痘痕的面孔」,而且幾乎不會講法語。

離開了上流社會,也把錢花光,莫扎特的母親陪伴著他被困在第二區一個破舊不堪的旅館里。他的母親因發燒而病倒,在1778年7月3日去世,得年57歲。莫扎特一個人,不敢告訴父親關于母親的事,反而讓他的朋友AbbéBullinger傳達這個消息。李奧波特最后將老婆的死歸咎于莫扎特,認為如果他的母親沒有陪他去巴黎,事情就不會這樣。

5、他討厭在薩爾茨堡工作。

短暫停留巴黎后,莫扎特回到薩爾茨堡,與他的父親和姊姊一起生活,又到了史特拉斯堡(在那他演奏了3場出席率不高的音樂會)、曼海姆、慕尼黑和奧格斯堡。他找到了一份宮廷風琴師的工作,但他并不快樂。他就想做更多的事,他曾寫下:「在這樣一個赤貧的地方,無所事事地度過一生真是非常可悲。」留在薩爾茨堡的最糟糕的部分,是應付他的贊助人科羅瑞多,他希望莫扎特只為當地教堂創作音樂。盡管在這個時期十分艱困,莫扎特仍然創作了兩首重要的作品:第32號G大調交響曲(K318)、和第33號降B大調交響曲(K319)。

6、1781年莫扎特移居維也納,自此生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在維也納,啟蒙時代正如火如荼。夜晚的首都是富人的世界,他們參加上等的蒙面舞會和歌劇演出。從最初只擁有一名學生的自由工作者,莫扎特以自己越來越流行的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曲,漸漸進入維也納的核心社交圈。一位傳記作者指出,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的聽眾們有「見證主要音樂類型的蛻變與完善」的感受。

很快地,就可以看到莫扎特戴著金色裝飾的帽子、身披珍珠貝鈕扣的紅色外套在鎮上閑逛。移居維也納一年后,他娶了女高音康絲丹采(Constanze Weber),并于1783年生了第一個孩子——名叫Raimund Leopold的男孩。

7、他堅持他的孩子不應被母乳餵養

他寫道:「我很確定,即使她能夠做到,我的妻子也絕不會親餵寶寶。而且,我對孩子絕不能喝陌生人的奶也具有同樣的決心。我希望孩子像姊姊和我一樣,喝水長大。」

當時的中產階級普遍用大麥水代替奶來餵養嬰兒,不過莫扎特最終屈服于他的產婆和婆婆的央求,雇了一位奶媽來哺乳孩子。不幸的是,Raimund出生后兩個月就去世了。莫扎特的六個孩子中只有兩個從嬰兒時期活下來。

8、莫扎特有一只寵物鳥——歐洲八哥

八哥是非常善于模仿的動物,這只在1784年5月27日被莫扎特從寵物店帶回家的鳥,就正在唱著莫扎特G大調的第17號鋼琴協奏曲(K453)的其中一個樂章。

莫扎特的八哥一直陪伴著他:莫扎特搬到位于Domgasse的維也納豪華公寓(距圣史蒂芬大教堂僅幾步之遙)、兩個兒子Karl Thomas Mozart和Johann Thomas Leopold的出生、以及Johann出生后一個月的去世等時刻,這只八哥也見證了莫扎特的交響曲和詠嘆調真正成名的過程。

9、他沒有參加父親的葬禮

莫扎特父親在1787年5月28日去世后大約一周,他的寵物八哥也去世了。莫扎特沒有回到薩爾茨堡參加父親的葬禮,但他確實以最豪華的方式為八哥下葬。列隊成行、頭蓋厚重面紗的悼念者唱著圣詩,聽著莫扎特吟誦他為八哥葬禮所寫的一首詩。在小小的墳墓邊,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作曲家充滿愛地對他那只「相當不頑皮」、「快樂活潑」的八哥說話。

10、他的音樂橫跨當世代的每種形式與風格

從G大調第13號小夜曲(K525,又稱為Eine Kleine Nachtmusik)等室內樂,到《魔笛》、《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等令人喜愛的歌劇,莫扎特的創作重新定義了許多音樂的形式:交響曲和協奏曲、木管樂器的重奏曲、弦樂四重奏的室內樂作品、鋼琴奏鳴曲、彌撒曲、以及合唱曲和教堂音樂。所有這些都是他作品的一部分。

是什么使莫扎特的作品這么具有革命性?浪漫作曲家布拉姆斯注意到莫扎特音樂中不同尋常的「純粹」。對美國作曲家伯恩斯坦來說,莫扎特的作品「沐浴在可能只來自18世紀的光彩中,來自那個光明和啟蒙的時代??在這一切之上徘徊著莫扎特更大的精神——憐憫、博愛甚至是苦難——一種不分年齡、屬于的全人類的精神」

或,用劇作家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話說,「在被定義前,莫扎特是種幸福。」

11、莫扎特的最后作品并未完成

他的最后委託作品是「D小調安魂曲」(K626),莫扎特在完成之前就去世了。他的學生朱斯麥亞(Franz Xaver Süssmayr)完成了這項作品,并將它交給奧地利伯爵華爾塞克(Count Franz von Walsegg,委託這項作品以紀念已故妻子)。據信,華爾塞克伯爵打算將這部作品當作自己的創作來留傳。但這個計劃被康絲丹采扼殺,她讓大眾知道事實:就是莫扎特收到了傭金,而且這項作品她要收費。

12、莫扎特早死的原因可能不是下毒

莫扎特于1791年12月5日去世,年35歲。驗尸官的死因報告為「急性粟粒疹熱」(severe miliary fever),但有傳言稱他被薩里耶利(Antonio Salieri,一位有權勢的歌劇作曲家與卓越的音樂家,教過舒伯特、貝多芬和李斯特)毒死。這個謠言開始在流行文化中根深蒂固,主要就是因為Peter Shaffer在1979年的舞臺劇《阿瑪迪斯》(隨后在1984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這個流言源自莫扎特去世一周后,柏林一家報社刊登關于中毒的假新聞,但在18世紀普遍認為是毫無根據的說法。莫扎特早逝的真正原因也許并不那么暗黑,可能是致命的鏈球菌感染。

13、莫扎特的音樂與生活仍然廣受歡迎

被《時代》雜志評為「千年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莫扎特的名氣在226年前過世后才有所增長。紐約市每年夏天在林肯中心舉辦為期一個月的「Mostly Mozart」音樂節;薩爾茨堡每年一月為作曲家舉行為期11天的生日派對慶祝。實際上,薩爾茨堡經濟中有很大的佔比是建立在莫扎特旅游業上的,從莫扎特鑰匙圈、T恤到杏仁糖莫扎特巧克力球,都可以在薩爾茨堡的歷史悠久的舊城區出售。

]]>
http://www.jmgzc.com/4074.html/feed 0
他的名字叫“幸福”:菲利克斯?門德爾松 http://www.jmgzc.com/4061.html http://www.jmgzc.com/4061.html#respond Tue, 14 Jun 2022 00:20:19 +0000 http://www.jmgzc.com/?p=4061 兩百年前的2月3號,作曲家門德爾松誕生在德國。比起巴赫和貝多芬這兩位德國作曲天王,門德爾松的名氣雖然不算如雷貫耳,但也是個古典音樂界的「A咖」!就算你一時想不起來門德爾松寫過什么名曲,他寫的「結婚進行曲」,你鐵定能哼上兩句!

他的名字叫“幸福”:菲利克斯?門德爾松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幸福先生

菲利克斯?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有人叫他是「幸福先生」。除了他的原文名字菲利克斯,帶有「幸福」的意思之外,他也是眾多作曲家中,生活過得最幸福、最不需要為「錢」煩惱的作曲家。因為,門德爾松的爸爸是一位銀行家,「錢」絕對不是問題!

當小莫札特被父親帶著到處表演,賺取收入,布拉姆斯小時候在酒吧彈琴,門德爾松從小就衣食無虞,在父親的栽培下接受最好的教育,從文學、音樂、語言、繪畫,甚至是體育,每一科都有家教老師親自上課。在這樣良好的環境下成長,門德爾松的天份和才華得以盡情成長。如果穿越時空,來到門德爾松小時候的家,我們可能會看到十幾歲的門德爾松,小小的個子,有模有樣地指揮著樂團,發表自己的音樂創作,那可是他的父親特別舉辦的家庭音樂會。除此之外,來聽的人,還不只是親友團,而都是當時德國有頭有臉的藝文人士!

用音樂寫游記

在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歐洲,像現在一樣,也很流行出國「游學」。門德爾松從二十歲那年,開始了他增廣見聞的游學之旅,花了三年的時間,足跡踏遍義大利、英國、法國,造訪各地的風景名勝和古跡。

門德爾松手稿

現代人旅行時用數位相機拍照,寫部落格紀錄旅游心得,門德爾松則是帶著他的紙筆,為美麗的風景留下素描畫,另外,還把他所有看到的風光,感受到的震撼,化成一首首音樂。在「蘇格蘭」交響曲,門德爾松就表現了蘇格蘭的風笛聲,而聽他的「義大利」交響曲,我們也彷彿感受到了義大利的陽光熱情!聽門德爾松關于旅游或是描繪大自然的音樂,一點都不輸給看電視的旅游節目!

門德爾松救了巴赫?

門德爾松和巴赫怎么會扯上關系?這兩位作曲家相差114歲,巴赫去世之后,門德爾松隔了59年才出生,本應沒什么交集。但就因為一份樂譜,讓門德爾松改變了巴赫的歷史地位。

在門德爾松十八歲的時候,他得到一份特別的圣誕禮物,那就是巴赫的宗教音樂「馬太受難曲」的樂譜。巴赫在古典音樂史上,并不是一直都享有名氣。

就在巴赫去世將近八十年后,年輕的門德爾松手上拿著巴赫的樂譜,心里感到無比的震動,立志一定要讓世人聽見這首杰出的作品。果然,兩年以后,二十歲的門德爾松果真完成了巴赫「馬太受難曲」的演出,并且大受好評,世人也透過這次機會,了解到巴赫音樂的價值,挖掘更多巴赫的作品。我們或許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門德爾松的「好康道相報」,音樂之父,或許就不是巴赫了!

不只是作曲家,更是指揮家!

門德爾松除了是作曲家,也是指揮家。事實上,在古典音樂史上,作曲家指揮自己寫的曲子是很常見的,莫札特、貝多芬都經常指揮自己的作品。門德爾松在二十六歲時,當上了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指揮,不但要演出自己的作品,也要指揮別人寫的作品。在門德爾松的帶領下,萊比席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成為歐洲的頂尖樂團,從兩百年前到現在,依舊是世界數一數二!

晚婚一族門德爾松

門德爾松家世背景一流,多金又有才華,不愁沒有戀愛對象。不過在十九世紀,他可算是晚婚一族。話說在結婚之前,門德爾松忙著拼事業,和欣賞的女孩只會維持「君子之交」,到了適婚年齡,也只能讓父親干著急。有一回,門德爾松的父親看他正在努力創作劇本,忍不住在一旁數落兒子:「我看你這樣修修改改地,不但寫不出好東西,連個好老婆都討不到!」

到底是誰,最后終結了門德爾松「黃金單身漢」的歲月呢?直到二十七歲時,門德爾松偶然遇見了十九歲的美麗少女-賽西兒,剎那間彷彿才對愛情開了竅。不過,門德爾松談感情,依舊保持著一貫的優雅謹慎。為了確定自己不是被愛情沖昏了頭,門德爾松決定來場「自我考驗」,特別遠行到他方,和賽西兒分離一個月,好確認自己對賽西兒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一個月的期間,門德爾松的心情波濤洶涌,一等到考驗期結束,就迫不及待地飛奔向賽西兒求婚。當賽西兒點頭答應,門德爾松忍不住內心的狂喜,大喊:「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新好男人的幸福家庭

門德爾松和賽西兒婚后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盡管工作忙碌,只要有空,門德爾松都會盡量把握晚間和孩子相處的時光,不管是教女兒彈鋼琴,或是聽兒子做算數、寫作文、朗誦和看書。而有時候,當門德爾松的小孩在客廳里玩耍翻跟斗,玩堆積木,原本在書房里寫信的門德爾松,還會被小孩拖出來,要爸爸陪他們一起玩,而門德爾松當然也是奉陪到底啰!這樣如同廣告中幸福家庭的場景,也正是門德爾松的真實生活!

姐弟情深

門德爾松一共有四個兄弟姐妹,而他從小就和大他四歲的姐姐芬妮?門德爾松(Fanny Mendelssohn)感情特別好。芬妮和門德爾松一樣熱愛音樂,也相當有天份,演奏和作曲都具有相當的水準。姐弟倆在少年時期會一起演奏雙鋼琴,而每當門德爾松每當完成一首作品,就會迫不及待地和姐姐芬妮分享。

在門德爾松的心中,姐姐芬妮最了解他,和他最有默契。當門德爾松在外旅行,總是和芬妮保持通信,而他們彼此通信的語氣和內容,與其說是對家人,倒不如說像是寫給愛人的情書!

門德爾松會這樣寫著:「我親愛的小姐姐,我想你想到頭暈眼花…!」或是:「我的甜心!我愛死你了!」而芬妮對弟弟的感情,也不遑多讓。在芬妮的日記里,提到門德爾松的地方,甚至比提到自己未婚夫的地方還多!在芬妮要結婚的前一天晚上,芬妮甚至寫信給門德爾松:「我把你的畫像放在面前,反覆地叫著你的名字,想像你就在我的身邊….我哭了!我一生里每個早晨,每個時刻都會真心愛著你,而我確定這樣不會辜負我的未婚夫….」這樣親密的情感表達,恐怕是許多姐弟之間都不曾有的吧?!

短暫的幸福人生

門德爾松天生才華洋溢,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一生過得平安順遂。如果要說有什么遺憾的話,就是他太短命了。門德爾松常年忙于作曲,訓練樂團,不時又要到各地旅行演出,體力和精神都過度透支,三十四歲時,健康就出了狀況,時常感到疲累。而就在三十八歲那一年,門德爾松忽然接到姐姐芬妮去世的消息。也許是打擊太大,原本就身體虛弱的門德爾松,身心狀況急轉直下,五個月后就因為腦溢血去世,到天堂與姐姐芬妮相伴。

門德爾松的一生,彷彿不愿浪費一分一秒地,不停做著他喜歡做,或是他認為值得做的事。他在世上留下的足跡雖然短暫,但他所留下的音樂,對歐洲樂壇的貢獻,卻影響深遠。如果你在音樂中,渴望一種優美的詩意,高貴的情操,奔放之余,又不失節制的美感,歡迎你從門德爾松的音樂中,尋找感動!

]]>
http://www.jmgzc.com/4061.html/feed 0
抽象畫大師畢加索與小提琴 http://www.jmgzc.com/4020.html http://www.jmgzc.com/4020.html#respond Wed, 25 May 2022 06:38:58 +0000 http://www.jmgzc.com/?p=4020 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之間的交叉并不少見。但在他對立體主義的倡導中,畢加索找到了用小提琴作畫的靈感。

藝術史學家對畢加索了如指掌。他們了解他的全部作品(主要是“立體主義”)、他的不同時期(藍色、玫瑰、分析立體主義、綜合立體主義),以及他經常將小提琴和吉他融入他的幾幅畫作的事實。

抽象畫大師畢加索與小提琴

并不是每個人都是視覺藝術的學生。首先,為什么他的立體主義作品中所有的面孔和物體都脫節?嗯,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好像他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了一張照片(臉、小提琴、葡萄、瓶子等),然后他將這些照片粘貼到拼貼畫中。這個想法是在畫布的二維介質的范圍內,以更完整、多維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事物。

下一個問題:小提琴,更廣泛地說,音樂在哪里適合?在畢加索的幾幅作品中,精美的弦樂器用吉他、人類、瓶子和葡萄進行了不同的描繪。但不要指望看到一把完整的小提琴——他真的只畫了零件,通常是f孔,有時是琴頭,彎曲的琴身,以及代表琴弦的平行線。這當然是立體主義如何運作的一部分。藝術史學家說,他對小提琴的使用是為了減少對樂器的關注,而更多地關注聲音,音樂的運動為繪畫帶來了一種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這使畢加索的作品無法被認為是抽象的。可能需要研究才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對象或對象的一部分。但是那些小提琴部件就在那里,而不是一些比真正的斯特拉迪瓦里更能喚起情緒的油漆斑點。

一些最受認可的畢加索作品以精美的小提琴主題為特色的作品:

掛在墻上的小提琴1913,現收藏于荷蘭奧特洛的克羅勒-穆勒博物館

拉小提琴的男人(1911-1912),現收藏于費城藝術博物館

小提琴(1912),現藏于俄羅斯莫斯科普希金國立美術館

小提琴和葡萄(1912),現收藏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吉他和小提琴(1912-1913),現收藏于俄羅斯莫斯科新西方藝術國家博物館

三位音樂家(1921),現藏于費城藝術博物館:畫中的另外兩位音樂家似乎拿著單簧管或錄音機,以及鍵盤樂器,可能是手風琴的一種版本。

應該指出的是,現在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小提琴和燭臺(1910年)是由立體派畫家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繪制的,他的作品與畢加索的作品非常相似。兩人自認為是同事。另一位結合樂器的立體派是讓·梅辛格在他的Violon et Flute(1918年)中。

因此,如果您更偏向于音樂,則有跡象表明立體主義預示著或以其他方式出現在爵士樂樂句中。埃里克·薩蒂的芭蕾舞曲《游行》(Parade)(1917)可以說是一部立體主義作品。20世紀的某些建筑類型——從勒柯布西耶到利伯斯金德再到蓋里——可以追溯到立體主義。洛杉磯(沃爾特迪斯尼)和芝加哥(普利茲克館)標志性的蓋里音樂廳很容易與畢加索的作品聯系起來。

考慮藝術形式之間的交叉很有趣。有趣的是,小提琴似乎是一根貫穿其中的弦。

]]>
http://www.jmgzc.com/4020.html/feed 0
顏值與實力并存,當今世界十大小提琴女神 http://www.jmgzc.com/4008.html http://www.jmgzc.com/4008.html#respond Wed, 25 May 2022 03:33:58 +0000 http://www.jmgzc.com/?p=4008 很多的人覺得學音樂的人,尤其是古典樂,更容易擁有優雅的氣質。女小提琴手總是給人一種浪漫自由之感。她們因著自己獨有的對音樂的理解和天賦,用這個樂器帶來豐富而飽滿的演繹。她們或氣質瀟灑;或溫婉柔情;又或專注謹慎的演奏風格,都使人不得不陶醉其中。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當今小提琴界的那些女神們。

蘇菲·穆特

1.蘇菲·穆特

安妮-蘇菲·穆特1963年生于德國巴登地區的萊茵費登鎮。五歲即開始演奏鋼琴,但很快就轉為小提琴,并跟隨一代宗師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Carl Fleish的門人Erna Honigberger和Aida Stucki學習。她很快就獲得了很多獎項,引起藝術界的注意。13歲的時候,指揮家卡拉揚就邀請她和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共同演奏。1977年在卡拉揚的指揮下,以獨奏家身份開始其演奏生涯。被卡拉揚所鐘愛,稱為是:“自梅紐因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天才”。

2.希拉里·哈恩

希拉里·哈恩1979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的列克星敦市,受到過“格萊美”獎的肯定,并被《時代》譽為“全美最佳”年輕古典音樂家,頻繁亮相于歐洲、亞洲、北美各大音樂會,以她成熟的深具知性美的演奏藝術征服了無數觀眾。

三歲那年她去了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并在她四歲生日的前一個月,開始在巴爾的摩的皮博第音樂學院開始學習演奏小提琴。希拉里從4歲開始拉琴,5歲起連續7年接受小提琴教師的長期指導,11歲便和巴爾的摩交響樂團合作,其后,更多次與世界各著名樂團展開合作。

3.鄭京和

韓國小提琴家鄭京和,1948年3月26日生于漢城,作為第一批閃耀在西方古典樂舞臺上的亞洲人之一,被認為是“東方傳奇”。作為當今世界三大女性小提琴家之一,女王顯然“個性”十足。她的爆發力不輸男性,女性的細膩也能徹底發揮。剛柔并濟的她從來主見十足,個人風格極強。在下面出現的幾首錄音中,你便可以欣賞到,不僅僅是技巧上的純熟使得她的演奏魅力四射,她向我們所展現的更多的是一種極強的對于表達自己,表達藝術的直接。

4.宓多里

出生于日本,他與穆特、鄭京和同被譽為“世界三大小提琴女神”,他被祖賓·梅塔稱贊為“新世代海菲茨”的東方天才小提琴家。她的琴是一把1734年的瓜奈利“前胡博曼”。1982年祖賓·梅塔聽到了她的演奏,隨后邀請她參加紐約愛樂樂團傳統新年夜的演出,這場首演成就了她的傳奇和隨后的音樂生涯,現場的觀眾們起座歡呼,當時的她只有11歲。很少有小提琴家能幾乎不靠任何比賽的光環,就成為享譽國際的古典樂明星;也很少有小提琴家21歲時就創立了音樂基金會,投身于古典音樂的教育與普及。

莎拉·張

5.莎拉·張

莎拉·張1980年出生于美國的費城。從4歲起,她在母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小提琴。兩年后,便奇跡般地登臺與管弦樂隊合作演出。其天才的琴音,為她贏得“音樂神童”的美名。1987年,7歲的她以全額獎學金被紐約朱麗亞音樂學院錄取,并成為著名小提琴教授多羅茜·迪蕾的學生。

6.康珠美

擁有德國、韓國兩國國籍的女小提琴家康珠美(Clara Jumi Kang)出生于德國,她有著非常傳奇的學琴經歷,在音樂世家的氛圍中3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一年后,便成為曼海姆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學生,跟隨教育大師格拉多夫學習。5歲的時候隨漢堡交響樂團舉行了個人首演。6歲的時候,進入呂貝克音樂學院,隨小提琴教育大師扎卡.布朗學習。

7.珍妮·楊森

珍妮·楊森是一位荷蘭小提琴家和中提琴演奏者,她也是一位個性鮮活、直覺敏銳的藝術家。她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曾獲得過多項大獎。

珍妮演奏小提琴張力十足,表現力極強,就像跳舞一樣有動感!憑借她的努力和魅力,珍妮獲得了荷蘭文化部頒贈的荷蘭音樂獎,這是荷蘭藝術家所享有的最高榮譽。

8.薇爾德?弗朗

挪威小提琴家,是樂壇最炙手可熱的年輕音樂家之一。10歲登臺獨奏,深得著名小提琴家穆特的贊賞,曾獲得“穆特基金會”獎學金,穆特還親自把她從挪威帶到慕尼黑一手栽培、訓練,可以說盡得當代名家的真傳。她的演奏浪漫、甜美,運弓富有靈動性,加上她非常柔美抒情的琴音,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她的首張專輯于2009年發行,受到評論家和業界的高度贊揚,被EMI經典唱片公司評為“2010年度最佳藝術家”。她為華納公司錄制的唱片獲得了眾多獎項,包括一次全英古典BRIT獎、四次古典回聲獎、兩次Edisson古典獎及一次留聲機獎等。她目前在挪威音樂學院擔任教授。

金本索里

9.金本索里

本索里.金(Bomsori Kim)1989年出生韓國,先后就讀于韓國首爾藝術大學、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他的老師包括Young Uck Kim、Sylvia Rosenberg、Ronald Copes。

2013年獲得第62屆慕尼黑ARD國際音樂比賽第二名和兩個特別獎;2015年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五名;2016年獲得蒙特利爾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二名。

10.阿倫娜?巴耶娃

生于1985年,俄羅斯小提琴家,當代最優秀的小提琴手之一,迄今已開創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提琴生涯。在2000年華沙國際小提琴獨奏比賽中,獲得30歲以下的一等獎,2001年第十二屆國際文尼亞夫斯基小提琴比賽獲得一等獎和九項特別獎,2004年第二屆莫斯科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賽中獲得大獎,2007年在第三屆仙臺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小提琴一等獎,與國際眾多優秀管弦樂隊和指揮家定期合。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可能有的讀者喜歡讓年輕漂亮的,有的喜歡實力強的,這里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喜勿噴。你心中的小提琴女神是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
http://www.jmgzc.com/4008.html/feed 0
阿馬蒂家族,現代小提琴的發明者 http://www.jmgzc.com/3911.html http://www.jmgzc.com/3911.html#respond Wed, 13 Apr 2022 01:02:17 +0000 http://www.jmgzc.com/?p=3911 阿馬蒂制琴家族在克雷莫納提琴制作界延續了100多年,其家族誕生了至少五位一流的制琴師,為現代小提琴模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與以整個阿馬蒂家族作品為基礎的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一起完善了設計和小提琴的構造原理,并將它們提升到目前的標準。

阿馬蒂家族,現代小提琴的發明者

 安德里亞·阿馬蒂和現代小提琴的“發明”

安德里亞·阿馬蒂出生于1505年左右,與早期音樂學者的說法相反,他可能不是貴族家庭的成員。因此,尚不清楚阿馬蒂作為年輕的大師是否已經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讓他從威尼斯獲得頂級音色的制琴木材,并迅速地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然而,阿馬蒂很可能只是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的快速發展中獲益,他的樂器的質量和風格顯然吸引了富裕的上層階級以及宗教要人和機構,對他的制琴事業做出了重大投資。在這種情況下,阿馬蒂做出的一個更好的決定,是將他的精力集中在制作樂器上,并最終書寫了提琴制作界的歷史。

阿馬蒂家族譜
阿馬蒂家族譜

 安德里亞·阿馬蒂的小提琴的重要性

安德里亞·阿馬蒂被廣泛認為是小提琴的“發明者”,盡管他的歷史性成就與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重大成就一樣,絕不是憑空產生的靈感。相反,他成功地在他那個時代的小提琴模型中引入了動態創新。當時,這些小提琴的設計還根植于剛剛結束的中世紀晚期,這個時期正在經歷一個不斷過渡的過程,當時歐洲文化的許多其他元素也是如此。

他的開創性和大膽修改包括改變琴橋的位置,阿馬蒂將琴橋放置得更高,更靠近指板,減少了琴弦的共振長度。通過將音孔進一步向下移動并改變它們的形狀,他創造了新小提琴風格的重要且立即引人注目的決定因素,其中可能還包括琴頭的標準化形狀。對小提琴的聲學特性產生更重要影響的另一個方面是一項技術創新,其本身是不可見的:據推測,阿馬蒂應用了他從魯特琴中學到的構造原理,并通過構建內部下部結構,

阿馬蒂工作室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可能是他在聲音質量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而安德里亞·阿馬蒂的作品以這一現象而聞名。從音樂上講,阿馬蒂小提琴比他們的時代領先了很多年,因為在音樂歷史的這個階段還沒有任何獨奏文學可以讓演奏者用盡他們的樂器的可能性,特別是在使用完整的指板方面。

安德里亞·阿馬蒂“國王”大提琴
安德里亞·阿馬蒂“國王”大提琴

阿馬蒂小提琴在世界上的成功歸功于音樂家們在克雷莫納了解了阿馬蒂的作品,并在演奏時將其帶到了遙遠的地方。研究人員仍在爭論,關于法國皇家宮廷的管弦樂隊的弦樂制作是否有阿馬蒂的多次參與。然而,沒有爭議的是阿馬蒂和他的作品對后來所有的制琴師產生的歷史影響。

 安東尼奧和吉羅拉莫阿馬蒂:阿馬蒂兄弟

安德里亞·阿馬蒂的第一個直接繼任者顯然是他的兩個兒子安東尼奧·阿馬蒂和吉羅拉莫·阿馬蒂,他們優化了父親的小提琴模型并將其提煉到完美。像他們的父親一樣,兄弟倆給他們的樂器一個共同的標簽,專注于制作弦樂器。

在他們的父親于1577年去世后,他的兒子們顯然是真正的繼承人,他們富有實驗精神和創造力,因此他們成功地在每個重要領域對阿馬蒂模型進行了重大改進。

除了細化鑲線和協調輪廓外,他們還縮小了音孔并增強了琴型設計的聲學效果;與他們父親的作品相比,他們增加了邊緣凹槽,從而不僅改善了美學,而且增加了面板的張力,這反過來又有助于提高他們作品的響應性和聲學吸引力。阿馬蒂兄弟的歷史性成就包括,其改善了更小的中提琴尺寸,這是斯特拉迪瓦里遵循的標準,至今仍是流行的基準。

就像這一時期幾乎所有其他非貴族傳記一樣,關于阿馬蒂兄弟的生活有幾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可能是安東尼奧為什么將他在工作室的股份賣給了吉羅拉莫。據記載,這一轉移發生在1588年,也就是安德里亞·阿馬蒂去世后僅11年,但這一事件似乎并未對他們的合作產生任何影響,而且顯然沒有受到影響。即使在安東尼奧于1607年去世后,吉羅拉莫仍繼續使用他們共同的小提琴標簽,直到1630年,他本人因瘟疫而去世。

尼科洛·阿馬蒂

安東尼奧和吉羅拉莫工作室的成功為任何繼任者創造了理想的先決條件——特別是如果他們像吉羅拉莫的兒子尼科洛一樣,從小就在意大利領先的小提琴制作工作室之一學習了這一手藝。然而,在父親意外去世后,這位34歲的大師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意大利北部飽受饑荒和瘟疫的蹂躪,在1632年布雷西亞的馬吉尼也死于這種疾病之后,尼科洛發現自己經營著該國最后一家真正優秀的小提琴制作工作室。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如何應對這種困境的,這種困境可能相當嚴重,并且長期缺乏工作人員,因此在那個時期幸存下來的提琴作品很少。

盡管有重重障礙,尼科洛·阿馬蒂還是利用這段時間從根本上重新定位自己——非常符合他家族的傳統,在他們的傳記中經歷了多次過渡來回顧前幾代人的成就,并對盛行的阿馬蒂進行重要優化每個時間的模型。雖然他在1630年至1640年間仍以他父親的風格制作樂器并為其貼上相應的標簽,但與此同時,尼科洛正在為“新阿馬蒂”奠定基石,這最終將在小提琴制作史上具有與他祖父的創新一樣的意義選擇做到了。

尼科洛·阿馬蒂的“偉大的阿馬蒂”琴型

對安德里亞·阿馬蒂小提琴模型的重新詮釋是走向成功的基石,這使尼科洛阿馬蒂的工作室走出了危機時期,同時也為隨后的克雷莫納學派的繁榮鋪平了道路。

主要的決定性修改包括重新解釋和降低弧度,同時增加頂部的張力,尼科洛通過使邊緣凹槽更深來實現這一點。這種發展以及更高的側板在小提琴中創造了一種新的聲音,符合那個時期的演奏標準:大合唱和大型管弦樂隊。

尼科洛阿馬蒂在他作為制琴師的工作中也創造了歷史,并且可以說是克雷莫納學派的導師。盡管幾乎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弗朗切斯科·魯杰里(Francesco Ruggeri)、安德里亞·瓜內里(Andrea Guarneri)和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在尼科洛阿馬蒂的工作室接受培訓,但他對他們的巨大影響是毫無疑問的。

隨著后來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和瓜奈利家族的強勢崛起,在克雷莫納制造了激烈的競爭,導致他的兒子吉羅拉莫二世阿馬蒂的生活開始變得艱難,從17世紀開始,阿馬蒂家族開始走向了沒落。

]]>
http://www.jmgzc.com/3911.html/feed 0
那些臭名昭著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盜竊案 http://www.jmgzc.com/3897.html http://www.jmgzc.com/3897.html#respond Sat, 09 Apr 2022 03:21:59 +0000 http://www.jmgzc.com/?p=3897 盡管盜賊們可能會發現轉賣制琴大師的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很困難,但事實表明,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對盜賊們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今天我們就從幾個古董小提琴盜竊案講起。

被盜的Stradivari1734
被盜的Stradivari1734

美國人最熟悉的被盜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故事,可能是托滕伯格·艾姆斯斯特拉迪瓦里1734小提琴被盜竊的故事。

1980年的一場音樂會結束后,著名小提琴家羅曼·托騰伯格(Roman Totenberg)將他心愛的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us)留在了辦公室,同時向祝福者致意。當他回來時,它已經消失了。Totenberg認為他知道是誰偷了小提琴,但一直沒有足夠的證據追捕嫌疑人。

在35年后的2015年,當約翰遜的前妻在他的財物中發現了這把琴并試圖出售時,這把小提琴最終被聯邦調查局找回。在經銷商識別并聯系聯邦調查局后,這把小提琴于2015年8月歸還給了托騰伯格的女兒尼娜托騰伯格、艾米托騰伯格和吉爾托騰伯格。這個故事,提高了人們對這些備受推崇的意大利古董小提琴發生的許多盜竊事件的認識。

近年來也發生過這樣的案件,那就是弗蘭克·阿爾蒙德被搶劫案,在2014年與密爾沃基交響樂團的一場演出后,一名歹徒從首席小提琴手弗蘭克·阿爾蒙德手中持械搶劫了這把斯特拉迪瓦里1715。一名劫匪在阿爾蒙德身上使用了電擊槍,并在停車場從他手中奪走了這把琴。歹徒似乎沒有如何轉售它的計劃,失竊9天后,當局在密爾沃基一戶人家的閣樓里找回了未損壞的琴,裝在手提箱中。實施犯罪的Salah Salahadyn被判在監獄服刑7年。

 失而復得的斯特拉迪瓦里1715

最著名的斯特拉迪瓦里盜竊案莫過于“大衛杜夫”被盜案。出生于奧地利的小提琴家莫里尼作為Otakar?ev?ík的門徒,莫里尼女士被人們銘記為20世紀最杰出的女性音樂會小提琴家之一,被《紐約時報》譽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小提琴家”。

在她的大部分音樂會生涯中,她都在1727年的“大衛杜夫”斯特拉迪瓦里演奏,這把琴于1924年被她父親在巴黎購買。不幸的是,1995年,就在莫里尼去世前幾天,“大衛杜夫”和一些珍貴的畫作、信件和樂譜在莫里尼女士的紐約市公寓中被盜。

91歲的埃里卡·莫里尼(Erica Morini)躺在醫院里垂死時,這把斯特拉迪瓦里琴尚未找回。直到今天,此案仍未破案,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列為“十大藝術品盜竊案”。

其他被盜的斯特拉迪瓦里提琴包括:

奧伊斯特拉赫(約1671年),曾為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所有,1996年被盜,1997年歸還莫斯科格林卡博物館;

Andrew Bernardi(現任所有者,約1696年),于2010年從倫敦的Min-Jin Kym帶走,并于2013年恢復;

馬克西米利安國王;Unico(約1790年),1999年被盜,至今未找回;

Karpilowsky(約1712年),1953年從Harry Solloway處被盜,至今未找回;

吉布森;前Huberman(約1713年),1936年從Bronislaw Huberman處被盜、追回和第二次被盜,并于1985年追回;

Le Maurien(約1714年),于2002年被盜,未尋回;

巨像(約1716年),1998年在羅馬被盜,未尋回;

Kochanski(約1717年),1987年被盜,1991年找回;

辛斯海默;Iselin(約1721年),2008年被盜,2009年找回;

阿爾坎塔拉公爵,又名UCLA Strad(約1732年),在1967年被盜或留在車頂上,它于1995年被找回;

Herkules/King David(約1734年),1908年被盜,1925年找回;

Lamereaux(約1735年),于1962年失蹤或被盜,至今未尋回;

基德將軍(約1684年),于2004年被盜并找回;

Gore Booth(約1710年)與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一世肖像》一起被納粹偷走,這是2015年傳記電影《穿金衣的女人》的主題;1956年從德國當局收回。

藝術可能會經久不衰,但承載著藝術的精美古董小提琴本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幸存下來。在未找到的被盜的小提琴中,可能就留在某個買家的房間中等待被發現?

]]>
http://www.jmgzc.com/3897.html/feed 0
蜚聲世界的國際小提琴演奏家劉揚 http://www.jmgzc.com/3848.html http://www.jmgzc.com/3848.html#respond Fri, 04 Mar 2022 05:56:02 +0000 http://www.jmgzc.com/?p=3848 小提琴家劉揚在各大洲的舞臺上享受著他的音樂創作生活。他與世界一流的管弦樂團在北美、南美和亞洲巡回演出,劉先生還與他的妻子奧利維亞在美國和亞洲巡回演出,通過音樂分享他們的愛、喜悅和信仰。他熱衷于通過古典音樂進行文化交流,是楊和奧利維亞基金會和 Momento Virtuosi 的創始人,這是一個由不同種族和樂器組成的室內樂團。

蜚聲世界的國際小提琴演奏家劉揚

劉揚是中國第五屆全國小提琴比賽的冠軍,莫斯科第十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比賽的獲獎者。

2002 年在亞特蘭大交響樂團演奏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在北美首次亮相。這一成功之后是與羅伯特斯帕諾指揮的圣路易斯交響樂團的巡回演出。辛辛那提交響樂團;辛辛那提室內樂團;丹麥歐登塞交響樂團,巴西圣保羅交響樂團。作為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和中國文化部主席羅先生發起的中美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他還完成了與青島交響樂團合作的蝴蝶協奏曲中國五城巡演.

劉楊很榮幸能在一部名為《心弦——楊柳》的紀錄片中出現,重點介紹楊的藝術生活。這部作品在CCTV(中央電視臺)全國播出,并與2014年春季出版的自傳《戀愛中的表演》一起播出。2017年,劉先生在中國最負盛名的新年特別節目中演出。青島,觀眾數千萬。楊還是 Starling 的艾美獎獲獎教育視頻 Classical Quest 的特色表演者。他的首張唱片“懷舊之歌”發行后廣受好評。這段錄音以及他的許多現場表演經常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播放。

劉先生與他的妻子Olivia和兩個快樂的男孩住在芝加??哥,他經常在他的前任老師Kurt Sassmannshaus領導的長城音樂學院、阿斯彭音樂節、拉維尼亞音樂節、芝加哥古典音樂電臺WFMT、SESC演出和任教巴西國際音樂節,并在主要大學和音樂學院開設大師班。

劉揚在中國北京師從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1998年移居美國師從Kurt Sassmannshaus和Dorothy Delay。

劉先生演奏的是 1741 年從斯特拉迪瓦里協會和 Bein & Fushi Rare 小提琴慷慨借來的瓜奈利小提琴。

]]>
http://www.jmgzc.com/3848.html/feed 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福利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欧美成人www免费全部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02| 大粗鳮巴久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久久久被弄到高潮| 风流少妇按摩来高潮| 亚洲精品久久yy5099|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日产三级|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va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播放|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午夜国产免费视频亚洲| 欧美黑人xxxx又粗又长| 少妇激情艳情综合小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97久久超碰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在av|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4乱码| ,丰满少妇A级毛片| 国产一二三四区中|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人妻视频 | 国产东北肥熟老胖女|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软件| 国产毛a片久久久久无码| 7777精品伊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无| 少妇做爰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久久夜色撩人男男小说 |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丰满xxxxx国语|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成_人_综合_亚洲_国产|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久久人妻天天av| 天干天干啦夜天干天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