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之間的交叉并不少見。但在他對立體主義的倡導中,畢加索找到了用小提琴作畫的靈感。
藝術史學家對畢加索了如指掌。他們了解他的全部作品(主要是“立體主義”)、他的不同時期(藍色、玫瑰、分析立體主義、綜合立體主義),以及他經常將小提琴和吉他融入他的幾幅畫作的事實。
并不是每個人都是視覺藝術的學生。首先,為什么他的立體主義作品中所有的面孔和物體都脫節?嗯,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好像他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了一張照片(臉、小提琴、葡萄、瓶子等),然后他將這些照片粘貼到拼貼畫中。這個想法是在畫布的二維介質的范圍內,以更完整、多維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事物。
下一個問題:小提琴,更廣泛地說,音樂在哪里適合?在畢加索的幾幅作品中,精美的弦樂器用吉他、人類、瓶子和葡萄進行了不同的描繪。但不要指望看到一把完整的小提琴——他真的只畫了零件,通常是f孔,有時是琴頭,彎曲的琴身,以及代表琴弦的平行線。這當然是立體主義如何運作的一部分。藝術史學家說,他對小提琴的使用是為了減少對樂器的關注,而更多地關注聲音,音樂的運動為繪畫帶來了一種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這使畢加索的作品無法被認為是抽象的??赡苄枰芯坎拍茉谒淖髌分姓业綄ο蠡驅ο蟮囊徊糠?。但是那些小提琴部件就在那里,而不是一些比真正的斯特拉迪瓦里更能喚起情緒的油漆斑點。
一些最受認可的畢加索作品以精美的小提琴主題為特色的作品:
掛在墻上的小提琴1913,現收藏于荷蘭奧特洛的克羅勒-穆勒博物館
拉小提琴的男人(1911-1912),現收藏于費城藝術博物館
小提琴(1912),現藏于俄羅斯莫斯科普希金國立美術館
小提琴和葡萄(1912),現收藏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吉他和小提琴(1912-1913),現收藏于俄羅斯莫斯科新西方藝術國家博物館
三位音樂家(1921),現藏于費城藝術博物館:畫中的另外兩位音樂家似乎拿著單簧管或錄音機,以及鍵盤樂器,可能是手風琴的一種版本。
應該指出的是,現在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小提琴和燭臺(1910年)是由立體派畫家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繪制的,他的作品與畢加索的作品非常相似。兩人自認為是同事。另一位結合樂器的立體派是讓·梅辛格在他的Violon et Flute(1918年)中。
因此,如果您更偏向于音樂,則有跡象表明立體主義預示著或以其他方式出現在爵士樂樂句中。埃里克·薩蒂的芭蕾舞曲《游行》(Parade)(1917)可以說是一部立體主義作品。20世紀的某些建筑類型——從勒柯布西耶到利伯斯金德再到蓋里——可以追溯到立體主義。洛杉磯(沃爾特迪斯尼)和芝加哥(普利茲克館)標志性的蓋里音樂廳很容易與畢加索的作品聯系起來。
考慮藝術形式之間的交叉很有趣。有趣的是,小提琴似乎是一根貫穿其中的弦。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jmgzc.com/4020.html